为了进一步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效果,明确学科发展方向,促进海内外各高校汉语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教学合作,自2014年起,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(国家汉办基地)已连续举办了四届“汉语国际教育暑期高级讲习班”,得到了海内外200多所高校汉语教师的积极关注和参与,教学效果受到了广大学员和业内专家的高度肯定。
2018年8月22日(周三)至28日(周二),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将进一步整合优质教学资源,搭建服务平台,继续举办“第五届汉语国际教育暑期高级讲习班”。本次讲习班日程安排和讲座内容如下(专家简介附后):
授课时间 | 授课教师 | 讲授课程 |
8月22日 | 上午 | 刘乐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| 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技能培训和事业发展 |
下午 | 丁安琪 华东师范大学 | 国际汉语课堂管理 |
8月23日 | 上午 | 李宇明 北京语言大学 | 海外汉语学习者低龄化的思考 |
下午 | 陆晓曦 北京语言大学 李卫英 首都师范大学 | 大数据时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 视听说课《唐山大地震》教学案例分享 (工作坊) |
8月24日 | 上午 | 王佶旻 北京语言大学 | 语言能力标准与描述语数据库研究 |
下午 | 姜丽萍 北京语言大学 | 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|
8月25日 | 上午 | 施春宏 北京语言大学 | 词汇研究新动态和汉语二语词汇教学 |
下午 | 三宅登之 东京外国语大学 | 基于日本汉语学习者学习难点的汉语语法教学 |
8月26日 | 上午 | 李 泉 中国人民大学 | 基于信念的对外汉语教学法概说 |
下午 | 程 龙 加拿大哥伦比亚学院 | 从跨文化交际到跨文化教学 |
8月27日 | 上午 | 赵 杨 北京大学 | 第二语言习得与汉语二语教学 |
下午 | 张 辉 北京语言大学 | 汉语语音与语音教学 |
8月28日 | 上午 | 张宝林 北京语言大学 |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新功能与应用研究 |
中午 | 结业式 | |
温馨提示:
(1)因特殊原因未能如期网上缴费的学员,请在报到现场办理;
(2)需要纸质邀请函的学员,请现场领取;
(3)其他未尽事宜,请通过邮箱jdjxb@blcu.edu.cn或电话0086-10-82303828联系会务组刘红原老师。
专家简介(按授课时间排序)
刘乐宁,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语言学博士,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学教授,中文部主任,兼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师资项目主任和哥大孔子学院外方院长。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。研究领域涉及句法学、语篇语法和汉语教学法等。出版《汉语教师技能指导手册》和数本其他专著,也是《中文国际教育》(香港)的主编和《华语教学与研究》等学术刊物的编委或顾问。
丁安琪,华东师范大学教授,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副主任,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,曾多次赴美国、英国、德国、荷兰、比利时、瑞士、日本、韩国等地讲学,并曾为南非、坦桑尼亚等国教育部主持编写全国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。
李宇明,北京语言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,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会长,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,《语言战略研究》主编。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语言学、语法学、心理语言学和语言规划学。出版著作20余部,发表论文近500篇,被译为蒙、藏、维、日、法、英、俄、韩等多种文字;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。
王佶旻,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考试与教育测量研究所所长,心理学博士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入选者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。研究领域涉及语言测试,语言认知与习得,心理测量学,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教学评估等。主持和参与研发多种汉语考试,如汉语水平考试(HSK)入门级、HSK改进版、实用汉语水平认定考试(C.TEST)以及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统一考试等。出版专著三部,编著五部,发表论文40余篇。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。
姜丽萍,北京语言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副主任,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、教材、教学法和教师发展研究。出版专著、合著、主编著作9部,主编教材五套80多册,发表论文30多篇。西安外国语大学特聘讲座教授、北京化工大学兼职教授等,担任《国际汉语教学研究》、《国际汉语教育》(中英文版)、《汉语国际教育学报》编委。曾多次赴日本、泰国、美国、俄罗斯等国教学、培训。
施春宏,北京语言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研究领域涉及汉语语言学、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,近年着力从事构式语法和语体语法的理论与应用探索,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习得研究。出版著作数部,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、语言学随笔七十余篇、译文数篇。
三宅登之(MIYAKE Takayuki),日本广岛人。现任东京外国语大学大学院综合国际学研究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中国语教育学会会长,日本中国语学会副会长。研究方向:现代汉语语法,认知语言学,发表论文30余篇。
李泉,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,《世界汉语教学》等期刊编委。曾多次赴海外短期讲学。获得过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、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10余个项目。出版专著5部,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《发展汉语(第二版)》。发表论文100余篇。
程龙,加拿大哥伦比亚学院亚洲研究系教授,北京语言大学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,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,北京大学学士、博士、博士后。原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教授。曾在北京语言大学、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等地任教,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教学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。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、中宣部委托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。
赵杨,剑桥大学博士,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,《国际汉语教育》期刊主编。研究兴趣包括第二语言习得、生成语法、社会语言学和语言教育,出版专著一部、研究生专业教材一部、译著两部,在Second Language Research、《世界汉语教学》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。
张辉,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,研究方向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及汉语教材编写。曾赴澳大利亚、美国、瑞士等国大学任教,并赴美国、法国、印尼等国培训本土中文教师。曾获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“优秀指导老师奖”。出版《汉语综合课教学法》、《汉语课堂教学示范——综合课语音教学》,是《国际汉语课堂教学参考案例-初级综合课》教案及课堂教学的指导专家之一,《成功之路》初级部分的主编和编者。
张宝林,北京语言大学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。西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,福建师范大学客座教授,语言资源高精尖中心特聘研究员。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、对外汉语教学、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等。
陆晓曦,博士、副研究馆员,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中心主任。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,目前已出版个人专著1部,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科服务、信息检索与文献计量等。
李卫英,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,听力课教学负责人。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保护专业。2005年从日本回国后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写作课、听力课、视听说的教学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