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10日下午,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“学术沙龙”系列讲座如约而至!本期的话题为《第二语言习得与汉语教学》,基地副主任梁彦民老师主持了本期讲座,主讲人为闻亭博士。

首先,闻亭博士与大家共同探讨了“习得”与“学习”这对概念,从理论上分析它们的不同点,并结合真实的语言教学,引发大家思考在汉语课堂教学中能否融入习得的成分,如何能更多地增加习得的因素,辅助学生在自然、真实、典型的语言环境中,更为自然地获得语言、使用语言,让汉语的使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部分,而不是单纯的课堂中的语言学习。
讲座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六个部分:(1)课堂教学中的习得因素,(2)偏误分析,(3)习得顺序假说,(4)语言的输入与互动,(5)学习者的个体因素,以及(6)二语习得作为交叉学科的启示。在讲座中,闻亭博士将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与实际的课堂教学经验相结合,运用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教学演示等方式,引导大家将第二语言习得的内容更多地运用到真实的教学中,推动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进程。
在讲座的最后,闻亭博士引用了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,人类的智能由语言、数理逻辑、空间、身体运动、音乐、人际、内省、探索等共同组成,语言教师不仅需要对语言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探索,更需要当一名好的“导演”,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语言环境,并将语言的使用与人类发展的其他因素相结合,语言的获得也因此会变得更为真实、自然、有效。
在讲座进行中以及讲座之后,汉语国际教育学部的老师及同学们纷纷提出问题,或是关于习得进入课堂理论上的可能性,或是针对目前的教材及教学方法。姜丽萍教授在总结时提出,语言教学更应该为学习者提供的是一个真实、自然的语言环境,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更为开放,让学习者尤其是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的学生,更为充分地利用语言环境,更多地“习得”汉语。
本年度,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讲座,将理论与实践、科研与教学结合在一起。6月17日,梁彦民副教授将围绕“汉字教学”继续开讲!